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部“求是讲堂”开讲 武大罗永宽教授深度解读“三大精神”

来源: 发布人:文新社记者 唐玮徽 见习记者 孔凡炜/文 更新时间:2025-06-24 浏览

    61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部“求是讲堂”第八讲在行政楼3号会议室开讲。本次讲座特邀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罗永宽教授作题为“弘扬三大精神,勇担时代使命”的专题报告。文华学院党委书记郑畅、党委副书记及副校长程红、副校长龚发云、校长助理孙跃、赵砚,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部教师和各学部教师代表参加了学习。


(专题报告主题)



(罗永宽教授作报告)

罗永宽教授从四维度“三大精神”进行了阐述

一是剖析三大精神的科学内涵与历史贡献。他指出,大别山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坚定信念、紧跟党走、顾全大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不胜不休孕育了重要建党基地中国革命的主要活动地、人民军队的重要诞生地、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地。抗洪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1954年和1998年抗洪等治水实践鲜明展现了党领导军民发扬抗洪精神协力与洪水搏击的磅礴力量抗疫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这一精神成于先锋引领成于遍地英雄成于国力支撑成于制度优势成于文化滋养,是我们战“疫”胜利精神动力

二是追溯三大精神的思想资源与文化基因。他指出,“三大精神”的诞生与湖北渊源深厚。湖北作为中华文明、长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楚文化发祥地与核心地,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生地,近现代革命文化的策源地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独特的地理区位与文化积淀,既滋养了荆楚文化多元创新、文脉绵延的特质,也为“三大精神”孕育提供了肥沃土壤。从大别山革命烽火到防洪抗疫的实战淬炼,地域基因与精神传承深度交融,成为中华文明韧性的生动注脚。

三是探究三大精神的共同特质与时代价值。他指出,“三大精神”都是在党领导人民的奋斗中产生的,党的领导是三个精神的灵魂所在;都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是三大精神的基本内核;

都强调顾全大局,团结奋斗是三大精神的显著特征;都强调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是三大精神的鲜明底色。他强调,“三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湖北篇”,是底蕴深厚的荆楚文化的“当代篇”,是伟大中国精神在现代湖北的具体体现。“三大精神”内蕴的坚守信念、紧跟党走、坚持人民至上、胸怀大局、团结奋进、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等品格要素,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四是明晰弘扬三大精神助力战略支点建设的重大意义他指出,湖北是孕育三大精神的红色沃土。新时代新征程,弘扬三大精神”对于湖北锚定能级跨越、科创引领、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湖北、文化创新、区域联动七大战略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讲座结束后,程红副书记作总结发言。他对罗永宽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并指出此次讲座政治站位高、理论内涵深,为我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他号召全校师生将三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湖北发展贡献文华力量。

本次求是讲堂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部精心组织,旨在通过高水平学术讲座深化师生对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大精神的重要论述的学习领会,进一步推动学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Baidu
map